隨著春天的到來,很多人都選擇出去游玩,而向往大草原的人們,蒙古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那里不僅有美麗的草原,還能看到各式各樣的蒙古包,那么有關它的知識你們了解多少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吧。以下關于“蒙古包的構造和安裝方式的講解及其相關內容的說明”的介紹。
【關于蒙古包具體情況的介紹】
每當人們唱起《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悠揚、舒緩的歌曲時,腦海里總會自然而然地浮現出藍天、、蒙古包和駿馬奔馳的大草原。這首詩是詞作家火華有感而發的絕世佳作,歌里這樣唱道: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彩蝶紛飛百鳥兒唱;駿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啊,牧羊姑娘放聲唱;愉快的歌聲滿天涯;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水青草肥我愛她;草原就像綠色的海;氈房就像白;一灣碧水映晚霞;駿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啊,牧羊姑娘放聲唱;愉快的歌聲滿天涯……
這首歌充分地描繪出了草原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故鄉—遼闊的蒙古高原上迷人的景色。珍珠般的牛羊群,彩云般的駿馬,白般的蒙古包,沉寂蜿蜒的河水,怎不叫人感嘆長生天的杰作。余暉中,美麗的牧羊姑娘,彪悍豪邁的蒙古族小伙子,守望遠方的額吉(媽媽),這如詩如畫般的美景,讓多少路人留戀往返。
被描繪成白的“蒙古包”一詞則是來源于滿語,滿語稱蒙古人居住的氈房為“蒙古博”,漢譯時將“博”譯為諧音“包”,故稱“蒙古包”。伴隨蒙古族人民度過干百年歷史的蒙古包不僅適合游牧生活,而且拆搭容易,搬遷方便,防風避震,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
蒙古人自古以來遵循著“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遷徙”的生活習慣,環境可以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但蒙古包作為蒙古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會因環境而改變自己特有的功能。
【蒙古包的零部件介紹及安裝方法】
蒙古包的頂部構件是一個車輪式的環形物,蒙古語稱“套腦”(Toono),在“哈那”和“套腦”之間用數十根木桿聯結和支撐,蒙古語稱之為“烏尼”(Uni),長約兩米多,上端稍扁并開槽,與“套腦”聯為一體,下端打小眼,與“哈那”相連,穿繩作套,支撐為蒙古包圓頂,以羊毛氈蓋,用馬鬃繩索勒捆固定。蒙古包的天窗,圓形透光,以風和通氣。
晴天將氈打開,雨天、雪天及夜間以氈蓋住。蒙古包的門向南或東,以防止西北風進包。門高3.5尺,門框與“哈那”高度相等,有門框、門檻和門相。大型蒙古包有兩扇對開的門,帶有氈子門簾。蒙古包的搭建,根據牧民的夏營地與冬營地而擇處安置。春、夏、秋季一般圍兩層氈子,冬季一般圍三層,里邊墊氈子或棉或皮毛、綢緞,因貧富而異,差別很大。
蒙古包有的是很華麗的,包內有地毯、籍櫥、壁櫥、木架,顏色鮮艷,而且配有圖案。蒙古包中間安有火爐,形狀為圓形。包內朝門的方向有一鋪床.上面放置鋪蓋。床旁的衣柜中有佛籍、佛像、祭品等。在“哈那”旁有小板凳。搭包的地點,冬天選在背風較暖和之地;夏天選在安靜涼爽的地方,也可將周氈掀起來乘涼。
以上關于“關于蒙古包具體情況的介紹”和“蒙古包的零部件介紹及安裝方法”的介紹,希望能讓您了解“蒙古包的構造和安裝方式的講解及其相關內容的說明”帶來幫助。
- 上一篇:關于蒙古包的基本知識及性能優勢
- 下一篇:區分蒙古包大小的講解及其相關知識的說明